卫华成立于1988年,今年正好迎来卫华成立三十周年。30年来,该企业经历过非常艰辛的发展过程,从最初3亩地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占地5000亩的现代化集团;从开始的6名员工发展到如今6800多名员工;企业的出售的收益也从几十万发展到过百亿。
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,企业家有什么经验和心得?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,记者正常采访了卫华集团总裁俞有飞,由他来谈谈集团的发展故事。
记者:作为一家民营装备企业,30年的积淀和发展使卫华成为行业翘楚,您认为卫华成功的关键靠什么?
俞有飞:卫华保证了在30年的实践中不走弯路,实现了可持续发展,我认为,我们最珍贵的有两宝。
一是卫华不拘一格的用人哲学。虽然是一家非公有制企业,但是创业者韩宪保先生却有着非常大的胸怀,他有着不惜重金、大胆放权给外聘人才的胆略,创业中期,来自五湖四海、四面八方的国企、民企、外企和海外人才纷纷加盟卫华,包括我在内,卫华集团高层干部及80%以上管理、技术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,这是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不具备的。二是特别注重研发技术。在起重机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的形势下,卫华没有陷入价格战的泥潭,采取了差异化发展的策略,采取这种战略的关键是打造卫华在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。
俞有飞:30年发展,卫华慢慢的变成了国内领先,世界一流的起重企业,很多前沿专利技术引领全球发展。
我们的设备和服务应用于酒泉、西昌、文昌等卫星发射基地,助力“神舟十号”“嫦娥三号”“墨子号”等国家重点项目顺利实施。在核电领域,卫华生产的跨度70米的双梁桥式起重机成功服务于中国核工业建设,刷新核工业领域起重机室内跨度世界最大纪录。
在民用领域,一是围绕产品绿色化发展趋势,率先在国内推广自重更轻、能耗更低的新型起重机系列,该系列新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自重减轻15%30%,高度降低15%30%,综合能耗降低10%30%,能大大降低厂房高度、造价及能耗;二是推进起重机产品智能化,例如,卫华集团自主研发的精确防摇摆自动定位系统,它能把摇摆的角度降低到0.2以内,把摇摆的幅度降低了95%,控制精度达2毫米,为世界首创,使起重机转变成为“起重机器人”打下基础。
在研发上,卫华集团组建了以中国科学院杨叔子院士、中国工程院张铁岗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600余人科研团队。其中在站院士2名,外籍专家6名,教授级高工29名,博士后9名,博士15名,硕士123名,工程师461名,成为国内起重机行业最大的开发团队,被河南省科技厅认定为“河南省轻量化起重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”科学技术创新型团队。
俞有飞: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的“三个转变”,即,“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,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,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”。“三个转变”为中国制造业指明了方向,这也是卫华今后的发展趋势。卫华集团将持续以创新为抓手,以绿色化、智能化、定制化、网络化为发展趋势,加大研发力度,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。将企业逐步打造成为成套设备供应商与系统解决方案制造商,并向工程总承包企业未来的发展,早日实现“创卫际品牌,兴中华民族工业”的梦想。(本报记者 李保平)